智能驾驶真的可以让汽车自己来接我们上下班吗?

2023-08-25 14:59:55    来源:腾讯网

智能驾驶真的可以让汽车自己来接我们上下班吗?

前段时间余承东在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说,自己每天单程都要开车30公里上下班,感觉非常耽误时间。如果汽车能够自动驾驶,那样不仅减少驾驶疲劳,还能节约很多时间可以在车上办公。看来高级辅助驾驶成为大家购车的重要因素已经成为很多车企的共识。


(资料图)

上半场新能源,下半场智能化。随着汽车产业转型进入下半场,智能化正成为新的制高点。当前我国汽车行业辅助驾驶正处于L2向L3转化阶段,预计2025年L2.5自动驾驶车辆渗透率达50%,2030年L2.5和L4渗透率分别达70%和18%。产业链上游、中游平台层,至2025年新增市场空间达3088亿元,2030年可达7020亿元,10年复合增速为27%。

在这个全球智能化狂飙的时代,智能驾驶如何领航未来?近日,2023 IVISTA智能网联汽车挑战赛在重庆举办,同时举行的第七届IVISTA智能网联汽车研讨会上,国内顶尖车企和科技企业的高管,也纷纷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中国造逐步领跑,智能驾驶引领购车新时代

消费者在购车时究竟看重什么?地平线首席生态官徐健指出:“高级辅助驾驶用户价值获得认可,智能化体验成为用户重要购车因素之一。”

赛力斯汽车副总经理刘宗成透露,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八年位居全球首位,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更是占比超过60%。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迅速攀升,从2019年的5.25%增长到2023年的32.46%。

刘宗成强调,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已经达到150+,这使得中国成为全球汽车产业链布局最为完善的国家之一。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正在逐步成为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探索最为全面的国家。

与过去的竞争格局不同,中国正在以智能化、网联化的姿态引领全球新潮流。中国汽车,特别是自主品牌,已经紧紧盯住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的重塑机遇,夺得市场的头筹,为未来发展赢得了宝贵的先机。

智能驾驶面临的挑战与前景

智能驾驶能使汽车主动感知和自主决策,实现自动控制,从而降低事故风险,提高行车效率和乘坐舒适性。然而,智能网联汽车时代,驾驶技术的迭代速度前所未有,越来越多的智能驾驶功能密集涌现。有机构预测,到2025年,中国新车的自动驾驶渗透率将超过60%。

智能驾驶要在现实世界中落地,安全是关键,实用性是基础,商业模式的闭环是核心。然而,这些方面都给智能驾驶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地平线的首席生态官徐健认为,智能驾驶中的软件问题在不断增加。功能迅速增长,10年前有500个功能,5年前增长到3000个,现在已超过1万个。代码量的急剧增加也带来了隐患,平均每1000行代码就可能存在一个隐患。此外,智能驾驶产品需要不断测试,但测试周期难以应对产品迭代的速度。

在实现智能驾驶的过程中,挑战重重。城市中复杂路口通行、车辆博弈、道路施工改造等高难度场景对智能驾驶的要求越来越高。这需要汽车能够“像人类一样”做出高阶的判断,包括不仅仅依赖高精度地图,还要识别周围的各种物体,并做出智能规划和决策。这需要大型模型来赋能智能驾驶,以实现城市级别的自动驾驶。

共创共享的新生态

在自动驾驶领域,谁能抢占“肥肉”,成为领头羊?单打独斗注定会成为平台竞争的俘虏。未来的胜利者需要具备智能化、网联化和电动化等领域的核心能力。因此,开放合作和深度融合势在必行,甚至包括整车企业之间的合作。

长安汽车的易纲表示,通过“强强联合、有效协同”来构建测试能力体系的新生态。从过去的OEM模式到如今的合作伙伴模式,他们与华为的跨界合作正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两者的硬件和软件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了产品开发和技术模式的创新,构建了万物互联的汽车生态系统。

地平线的徐健也表示,他们正在与行业内的优势资源展开合作,共同建立“公约数”服务平台,实现生态的落地。这一目标下,地平线与许多企业合作,涵盖了集成系统、软件开发平台、硬件域控和技术服务等多个领域。

结语

在新的汽车产业格局下,中国正以智能化引领全球新趋势,智能驾驶作为其中的核心要素,正迎来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以开放合作为基础,共创共享的新生态将助力智能驾驶在中国乃至全球的广阔道路上行稳致远。在这场技术革命的浪潮中,中国汽车业终将在智能驾驶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关键词:

X 关闭

X 关闭